公告
东昌府信息港(http://www.dcfxxg.com/)服务大家,欢迎分享传播!我为人人、人人为我!将为您信息免费推广,现在免费注册会员,即可免费发布各类信息。
关闭
免费发布信息
当前位置: 首页 » 东昌府新闻资讯 » 百科人文 » 正文

东昌府历代状元

发布时间:2017-01-23 09:51:53
授为集贤修撰。《元史》纪第二十五卷仁宗之二中记载:“三月乙卯,廷试进士,赐护都沓儿、张起岩等五十六人及第、出身有差。”(四月)“辛已,赐进士恩荣宴于翰林院。”“辛丑,赐会试下第举人七十以上从七流官致仕,六十以上府、州教授,余并授山长、学正,后勿援例。”
  
  【注】元朝的科举制度是延佑二年恢复的,延佑二年乙卯科是元代首科。
  
  金代状元
  
  阎咏金朝官员。字子秀,号复轩。高唐县三十里铺镇阎寺村人。其先人六世登科。父辈时家道败落,生活穷困,一家人常以喝菜粥度日。乡人传述,某年春节,一樽清水、一盘白盐充饥。故云:竹箸沾白盐,清水迎新年。然聪颖坚强的闫咏不向困难低头,在乡亲们的资助下刻苦攻读,终成大器。他于金朝承安年间(1196~1200),擢词赋科进士第一(状元,其故里原建有闫状元石牌坊),嗣后曾在翰林院供职十载。他门生众多,如金正大年间(1224~1231)进士康哗、翰林学士阎复和康壁均为其门生。他们四人都是金、元时期较为着名的人物,世人并称“二阎二康”。着有《复轩集》。终于河南治中。
  
  阎咏的故事:阎咏留翰林院期间,回乡省亲时,将阎寺村南的两千亩农田全部收买,赠与资其求学的辛兴店乡亲万二。因地之主人姓万,这带连片农田,至今称“万家洼”。同时,为报阎寺乡亲之恩,接村之北舍新建房院数座,供乡亲居住,使阎寺成为含两千二百户人家的大村。现今阎寺村,虽然户稀人少,总人口不过百人,但村周围满是颓垣断壁之痕迹,碎砖烂瓦的废宅地北延里余,至今还能寻出村子的宏伟规模。
  
  阎咏终于河南任中,葬于原籍。墓位阎寺村南略偏东两千米处的万家洼农田之中。封土呈缓坡土丘状,其上多年耕种,坡度逐年递减。封土平面呈椭圆形,南北长八十二米,东西宽五十三米,高五米,占地六亩三分。根据封土形状乡众戏称其为“鳖盖子”。
  
  阎咏后裔多为朝官,居于京都。相传曾有乡亲前往求助,当阎咏后裔问及状元墓时,乡亲习惯地随口说:“你说的那个鳖盖子啊……”,因此得罪了阎氏后人,此后便无往来。故当今阎寺无有阎姓,亦不知阎咏后人如何。只有阎咏墓仍卧在万家洼,成为荒野中的孤冢。
  
  明代状元
  
  朱之蕃(1548~1624),明代状元、书画家。
  
  朱之蕃书法
  
  朱之蕃,字元升,一作元介,号兰隅。茌平县南朱庄人。明隆庆年间随其父迁居南京为锦衣卫,后迁回茌平原籍,读书宁国寺。万历二十三年(1595)会试,传胪第一中状元,授翰林院修撰,历官谕德、庶子、少詹事,进为礼部侍郎,改吏部。万历三十三年(1605)奉命出使朝鲜,与其国才士互相辩难,赋诗赠答,应对如流,且语言得体,不辱使命。以老母去世服丧,不复出仕,朝廷屡召,皆辞。天启四年(1624)辞世,享年69岁。卒赠礼部尚书。之蕃工绘画,竹石兼东坡神韵,山水酷似米芾等大家。又工书法,真、行书师法赵孟頫得颜真卿、文征明笔意,日可写万字。在他出使朝鲜期间,朝鲜人以人参、貂皮为礼品,请他作画写字。他将所获得的礼品,尽行出售,另买书画、古器以归,其收藏极为丰富。他于泰昌元年(1620)所作《君子林图卷》,现藏故宫博物院。着有《使朝鲜稿》4卷、《纪胜诗》1卷、《落花诗》1卷、《南还杂着》1卷等。
  
  清代状元
  
  傅以渐,字于磐,号星岩,公元1608年10月13日生于聊城。因七世祖傅回于明朝成化年间从江西永丰来东昌府(聊城)任冠县令,故定居聊城。傅以渐幼年聪明过人,3岁能诵书、五岁熟读经史、十岁工属文,博览群书。
  
  清顺治三年(公元1646年)开科大考,傅以渐赴京会试。各路举人聚集繁华的京都,许多人衣着锦绣,坐跨俊骑,狂言妄语,自命清高,游街观景,到处招摇。傅以渐则布衣素衫,寡言少语,哪儿也不去,坐在房中争分夺秒地读书。有时出门,只骑一头毛驴。有人耻笑他:“自古只骏马进朝门,现在毛驴也想上金殿。”对此他一笑置之,不予理睬。
  
  傅以渐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会试,取得了殿试的资格。这天,他登上金殿,面对皇帝,从容不迫,对答如流,文辞简练,内容精辟,才冠群士,语惊四座。顺治大喜,御笔亲点他为第一甲第一名,成为清代开国后的第一位状元,授宏文院修纂。自此,傅以渐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,他的官职一再升迁。
  
  顺治四年,充会试统考官;顺治五年,充《明史》纂修官,期间,他发现明末盛行江南的文字狱,奏请皇上,力挽狂澜,平息了这场灾难,解救了大批文人。顺治十一年八月授秘书院大学士;顺治十二年二月加太子太保,亲自教授康熙“四书”“五经”、天文、津、历、兵、农、漕、马等中国传统文化和做人的道理,对康熙皇帝从政后的作为有着直接的影响。 
  
  傅以渐本人不高且胖,不善骑马,且骑驴。顺治恩准他可骑驴进出午门,有时年幼的康熙为其赶驴。一日此情被顺治皇帝看见,大笑不止。不几日傅以渐接到皇帝亲赐一卷画轴,御笔为他绘制了一副《状元骑驴图》,上题一诗:“云龙山下试春衣,放鹤亭前送夕晖。一色杏花红十里,状元归去驴如飞。”这原是宋代苏轼《题云龙山放鹤亭》的一首诗,顺治将原诗中“状元归去马如飞”改为“驴如飞”,赠给了傅以渐。
  
  公元1656年初,傅以渐向顺治陈述有关国计民生的三件大事,均符合当时的国情和顺治意图。傅以渐对人才非常重视。顺治十五年他任会试主考官期间,惟恐辜负了举子们的心血,日夜不息操劳考务。过度的紧张劳累,使他得了重病。他的这种精神,连皇帝也为之感动,说傅以渐“恪勤职业,股肱竭力”并加封由国史院大学士改武英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,进阶光禄大夫。
  
  傅以渐官高位显,但他待人和蔼可亲,从不颐指气使,疾言厉色,在生活上也保持着节俭的习惯。一日,他收到家中来信,叙说家中因为一墙之宽墙基地与邻人发生争执,打了官司,要他出面说话,当时县官也因事情涉及到朝中重臣不敢贸然处理,也写信给傅以渐询问此案如何断?不久,傅以渐家中收到了回信,信中只写了四句话:“千里来书为一墙,让他几尺又何妨?万里长城今犹在,不见当年秦始皇。”傅以渐发了话,官司不能再打了,傅家主动将宅基线退让了三尺,邻居深受感动,也将宅基线退让了三尺,这样就空出一条六尺宽的胡同。为称赞此举,县官挥笔为这条胡同题名“仁义胡同”。
  
  傅以渐在从政过程中,有很多着述和编纂,如纂修《明史》、《清太宗文皇帝实录》、撰写《资政要览后续》、《内则衍义》,主编《清太祖、太宗两朝圣训》、《通鉴全书》等。据清国史院大学士杜立德为他撰写的《墓志铭》中说:“傅以渐天文、律、历、兵、农、漕、马诸大政多有编撰,至于经史诸子,素所优者。又刻《太史名篇》及《中规篇》行世。”当时,朝中的“高文典册,率出其手。” 
  
  后来,顺治皇帝对《易经》发生了兴趣,于顺治十四年(公元1657年)二月发出谕召说:“《易经》义理深邃,内容宏博,自古就有很多注释。明永乐年间曾汇为大全,于易理多有阐发。但其中同异互存,不无繁而可删,华而寡要。近三百年来,又有许多儒生学士对这部书作了进一步的研究发挥,融会贯通做到约而能赅,祥而不复,使《易经》奥旨,炳若日星。”这是一项需要深厚学识功力的繁重任务,又落到了傅以渐肩上。傅以渐广泛搜集资料,仔细研审,夜以继日地加以整理,仅十个月时间,即编出了《易经通注》,受到了皇帝的嘉奖和同僚的赞誉,于《易》学研究上也做了新的贡献。
  
  顺治十七年,朝中排挤汉臣,傅以渐急流勇退,称病上书,请求罢官回家,未准,令其带职养病。
  
  顺治十八年,再次上书称病清归,解任还乡。康熙四年(公元1665年4月19日)傅以渐病逝于山东聊城,享年57岁。
  
  康熙皇帝在位南巡时,曾几次登临聊城,为感念恩师傅以渐,除对其后人封赏外,并亲自御笔为其祖宅相府题赠对联一副,上书“传胪姓名无双士,开代文章第一家”,横批是“圣朝元老”。(傅乐铜文)
  
  邓钟岳,字东长,号梅庐,聊城人,清康熙六十年(1721)辛丑科状元。
  
  邓钟岳(1680~1753)清代官员。字东长,号悔庐。今东昌府区人。邓基哲子。他博览群书,尤对《易》、《礼》有深入研究。康熙四十七年(1708)中举人,六十年(1721)登进士一甲第一,入翰林。雍正元年(1723)充江南副考官道,以母丧归,四年后起任江苏学政,刊《近思录》、《白鹿洞规》等书以教育士子。七年(1729)以少詹学士任广东学政,不久,迁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。邓为政清廉,谨慎守礼,所奏为政之道首要的是正风俗、杜邪讹,得到雍正帝赞许和采纳。十一年(1733)任礼部右侍郎。充《大清一统志》总裁,转左侍郎。以事降为太常卿。乾隆间历浙江学正、通政司参议,再晋礼部右侍郎、左侍郎,于乾隆九年(1744)、十二年(1747)两次充任江南正考官。在浙江时,曾训示诸生:“耻为羞恶之本,干谒标榜、颂辞连篇,或因细故,骨肉成隙,耻何在焉。”十三年(1748)曾随乾隆帝东巡。当年夏,以疾致仕,卒年74岁。钟岳工书,能诗文,康熙对他有“字甲天下”之誉。着有《知非录》、《寒香阁诗集》4卷,《文集》4卷。
  
  清代武状元
  
  马兆瑞(回族)临清状元街人。清乾隆五十二年(1787)丁未科武科一甲第一名武进士及第武状元,被乾隆皇帝授一等侍卫,正三品官职。
  
  据《高宗实录》记载:乾隆五十二年十月:“上御太和殿传胪,赐武举一甲马兆瑞、侯瑸、麦鹰扬三人武进士及第状元、榜眼、探花”。
  
  据《清史稿》和《广州地方志》记载:马兆瑞嘉庆九年任广东罗定协副将,嘉庆十年任惠州协副将。嘉庆四年(1799)八月,陕西张汉潮反叛,八月十五日,马兆瑞在都统、刑部尚书明亮统帅下,向向陕西五郎地区以张汉潮为首的反叛者讨伐。马兆瑞系三路计六千余人中的一支,屡立战功,在军
 
 
[ 新闻资讯搜索 ]  [ 加入收藏 ]  [ 告诉好友 ]  [ 打印本文 ]  [ 违规举报 ]  [ 关闭窗口 ]

 
同类图片新闻
 
0条 [查看全部]  相关评论
 
东昌府历代状元版权与免责声明
东昌府推荐图文
最新分类信息
 
网站首页 | 关于我们 | 联系方式 | 使用协议 | 版权隐私 | 网站地图 | 排名推广 | 广告服务 | 积分换礼 | 网站留言 | RSS订阅| 站点地图